阅读下面的文字,完成下面小题。
一个人聪明、拥有知识的程度,关涉到他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,趋利避害。正如一般人会认为,那些出类拔萃的聪明人很少会犯低级错误,荀子也认为“知明而行无过矣”。然而古圣先贤的话一定是 吗?现实情况是,聪明人做傻事这种现象很普遍,以致有了一个成语叫“聪明反被聪明误”。聪明人做傻事的原因之一是懒。聪明人老早就能感觉到困难,又不愿意吃苦,用功被视为愚笨的标志,用心理学术语来说,叫低估了 的作用。另一方面,聪明人更有可能相信假新闻和阴谋论。( ),为自己的直觉辩护时花样更多。有时候专业知识也会让一个人变得更 ,以为自己有权利故步自封, 跟自己相悖的观点。聪明人做傻事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周围的文化,比如在职场上,认真思考很费劲,提出难题也会让人变得不受欢迎,聪明人很快就明白了这一点,所以他们干脆随波逐流。

1.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,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( )
A.一个人聪明、拥确知识的程度,关涉他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,趋利避害。
B.—个人聪明、拥有知识的程度,关涉他能否做出正确的选择,趋利避害。
C.一个人聪明、拥有知识的程度的高低,关涉到他能否做出正确的选择,趋利避害。
D.一个人聪叫、拥有知识,关涉到他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,趋利避害。
2.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,全都恰当的一项是( )
A.清规戒律 坚毅 独断专行 排除
B.金科玉律 坚毅 刚愎自用 排斥
C.清规戒律 坚强 刚愎自用 排除
D.金科玉律 坚强 独断专行 排斥
3.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,最恰当的一项是( )
A.错误的信念如何辩解得更合乎逻辑,取决于他们强大的思维能力
B.他们思维能力更强大,导致他们更合乎逻辑地为自己的错误信念辩解
C.因为他们把自己的错误信念辩解得更合乎逻辑,说明他们的思维能力更强大
D.因为他们思维能力更强大,所以在为自己的错误信念辩解时更合乎逻辑
【答案】
1.B
2.B
3.D
【解析】
1.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。应先浏览选项,依据语感推断法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,然后用提取主干法,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,先观察主干部分,是否存在搭配不当、残缺等问题,再分析修饰成分是否有问题。
“关涉”:有所关联或者牵涉到。故“关涉到”语义重复,只能用“关涉”,故排除CD;
“程度”是两面词,应与后面“能否”相对应,故排除A。
故选B。
2.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(包括成语)的能力。解答此题,考生平时多积累词语成语,多练习辨析近义词和成语。辨析时从适用对象、褒贬情感、结构搭配、语意轻重、范围大小等角度进行判定。
清规戒律:原指禅宗僧尼或道士应遵循的戒律,现在用来比喻束缚人的不必要的规定与限制,有贬义。金科玉律:不可改变的神圣法令、条款。依据“现实情况是,聪明人做傻事这种现象很普遍,以致有了一个成语叫‘聪明反被聪明误’”可知,句子指“古圣先贤的话一定是”不可改变的神圣法令吗?故用“金科玉律”更好,排除AC。
坚强:形容强固有力,不可动摇或摧毁。坚毅:形容坚定有毅力。句中指聪明人感觉到困难又不愿意吃苦,用功被视为愚笨的标志,这是低估了坚定毅力的作用,故用“坚毅”更好,故排除CD。
独断专行:行事专断,不考虑别人的意见,形容作风不民主。刚愎自用:十分固执自信,不考虑别人的意见。句中指有时候专业知识也会让人以为自己有权利,而变得更固执,故用“刚愎自用”更好,故排除AD。
排除:除掉,消除。排斥:使别的人或事物离开自己这方面。句中指离开跟自己相悖的观点,故用“排斥”更恰当,故排除AC。
故选B。
3.本题考查语意衔接连贯的能力。解答此题,考生要先看补写句子的位置,依据上下句内容的提示,从主语一致、时间逻辑等顺序、词语搭配、意境氛围是否一致等角度判定出正确答案。
承接括号前一句“另一方面,聪明人更有可能相信假新闻和阴谋论”,句子注意该是“聪明人”,A项的主语是“错误的信念”,故与前文主语不一致,排除A;
依据括号后的“为自己的直觉辩护时花样更多”的句式特点,B项的结尾句“更合乎逻辑地为自己的错误信念辩解” 与后一句句式不整齐、故排除B;
C项的结尾句“说明他们的思维能力更强大”与后文“为自己的直觉辩护时花样更多”内容不连贯,故排除C。
故选D。